《吳健雄小傳》
1936年 美國柏克萊大學
|
吳健雄科學才分出眾,加上總是穿著中國的旗袍,儀態高雅,容貌動人,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研究所公認的美女系花,她的人緣很好,有人稱呼她為吳小姐,有人叫她健雄,有許多和她特別親近的朋友喜歡叫她基基(Gee Gee),一般認為這是中國話「姐姐」的外國口音。柏克萊物理研究所的許多同學都愛慕她,其中也有好幾個追求者,最先引領著吳健雄參觀柏克萊物理系的袁家騮也是其一,吳健雄原本和一位美國的同學法蘭柯(S.Frankel)交往了一陣子,不過後來還是決定和同是中國血統的的袁家騮固定下來。
袁家騮是清末重臣袁世凱的孫子,他的父親袁克文是袁世凱庶出二子,早歲因作「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詩文,微言諷諫洪憲帝制而遭軟禁,加上大伯袁克文定野心很大,所以袁克文只有遠離北平,在天津、上海與文化人士往還,母親則帶著袁家騮和兩個哥哥及妹妹,在河南安陽鄉下過日子。他家中雖然衣食不愁,但確實說不上世家的富裕。
袁家騮自幼一直在老家安陽唸書,十三歲才到天津南開中學求學,後又轉入英國倫敦傳教會辦的新學書院,袁家騮就在那接受了不錯的科學啟蒙教育。民國十九年袁家騮轉入燕京大學唸書,受到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謝玉銘的教導,民國二十一年由燕京畢業,再入研究院兩年,民國二十三年得碩士學位。
畢業後,袁家騮在唐山開灤煤礦待了一年。那時的燕京大學校長,後來還做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由於和袁家騮一樣喜歡無線電通訊,和袁家騮熟識,他知道加州大學柏克萊有一個獎學金,就問袁有無興趣,也因而促成袁家騮在民國二十五年赴美求學。
美國柏克萊大學
|
袁家騮自幼勤奮努力,養成節儉習慣,赴美念書途中是買了一張三等艙的船票,但是身上只有四十塊美金,袁家騮在三等艙中搖晃了十六天,才由天津到了舊金山,這一段時間中三等艙的伙食都是吃腥味很重的臭魚,袁家騮吃不太下那種伙食,卻也捨不得花錢去吃一塊錢一碗的粥,因此十六天下來,足足瘦了二十磅。
袁家騮到美國念書得到的是一個國際學舍的獎學金,可以免繳學費,還管吃管住,使得他沒有後顧之憂。袁家騮由於勤勞有禮,許多事都樂於助人,東西壞了他也會動手修好,很得到他們居住的國際學舍主任的欣賞,這些事也給他的同學吳健雄留下深刻的印象。
民國二十九年吳健雄得到柏克萊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是兩篇,一篇是探究放射性鉛因產生貝塔衰變放出電子,而激發產生出兩種型態X光的現象,一篇是研究鈾原子核分裂的產物。她的博士論文一開始便展現了她後來普遍受到讚賞的風格和特質,是精確而細緻的,而且她的這兩篇論文都發表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物理評論】期刊之上,這樣的博士研究,比起一般不過選一個無關緊要的題目,勉力寫一篇論文的博士研究,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
吳健雄得到博士學位以後,繼續在柏克萊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她的實驗工作是研究鈾元素的分裂產物以及一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吳健雄在原子核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傑出工作,當時已經使他成為歐本海默等許多大科學家口中的「權威專家」,經常請吳健雄研討會上做一些專門的報告。
頁次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